第(2/3)页 他们很清楚,此次芦台盐场的招标模式,正是陛下想要在全国推广的盐业改革范本。 等他们回到各自管辖的盐场,只要按葫芦画瓢推行这套新法——先完成盐场“改煎为晒”的技术改造,再照搬芦台的招标规则与销售制度,用不了多久,芦台模式就会瞬间席卷全国的官办盐场。 届时,江南盐商的垄断格局将彻底被打破,全国盐业将迎来统一规范的新局面,朝廷的盐税收入也会大幅增长,而这一切,都从这场圆满的招标大会拉开了序幕。 夕阳西下时,招标大会圆满结束。 商贾们手持签好的文书与盐场颁发的黄铜经销令牌,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色,相互道贺着走出盐场大门。 他们的马车上,除了随身行囊,还堆着盐场免费赠送的精盐样品——雪白的盐粒装在印有“芦台官盐”字样的粗布口袋里,袋口敞开着,路过的人都能闻到那股纯净的咸香。 众人翻身上马时,还在念叨着回去后的计划:“得赶紧把仓库腾出来,后天就去盐场拉第一批货!” “我要先给镇上的老主顾送些样品,让他们尝尝这好盐!” 个个都卯足了劲,要尽快把芦台盐铺到大街小巷。 张万财没有急着赶路,而是特意让车夫绕到盐田堤坝旁停下。 他走下车,望着夕阳下的盐场——落日的余晖洒在结晶池的盐堆上,雪白的精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光,顺着田埂延伸的盐田,在暮色中像铺展开的银色绸缎。 伸手捻起一点散落在堤坝上的盐粒,放在指尖揉搓,细腻的触感让张万财忍不住笑了起来。 他心里满是期待:北平府的百姓,早就受够了江南盐商运来的粗盐——那些盐里混着沙土,价钱却要二三十文一斤,不少人家都得省着用。 从明天起,只要他把第一批盐运回去,北平府的百姓就能用十四文一斤的价钱,买到这样雪白细腻的好盐。 而他的粮店,也能借着卖盐的生意,招揽更多主顾,往后的日子,定能越过越红火。 另一边,刘老三刚回到天津卫,连家都没回,就直奔自己开在码头旁的杂货铺。 第(2/3)页